版本比较

标识

  • 该行被添加。
  • 该行被删除。
  • 格式已经改变。

...

荀注:

四课中有多处同种近克,即在那种近克中演绎“比用”机制。

有近克的课中,若只有一课上神与日干之阴阳性相同,其上神发用。

原文“比”之义,即阴阳性相同,阳神比阳干,阴神比阴干。取唯一的比者发用。

须注意,若同时有贼与摄,永远优先贼——♥ 一贼,演绎“贼摄”;


  •  一贼,演绎“贼摄”;
  • 多贼,在贼中演绎“比用”;
  • 无贼一摄,演绎“贼摄”;
  • 无贼多摄,在摄中演绎“比用”。


中末递取。

 

 

涉害

皆比皆不比,涉害深为始。

涉害比又似,刚柔上日辰。

...

荀注:

演绎“比用”时,若发现存在多比(多课上神皆与日干阴阳相同),或者不存在比(所有上神与日干阴阳相反),即演绎“涉害”机制。

分别让这多课上神“降世”,即从天上下凡。方法是,依照地支顺序,让它从其天盘所在一路走到地盘所在。神沿途邂逅其他地支,自然会与之生克。计算其一路“受克几次”。受克最多的,应当发用。这个逻辑,就叫“涉害”,涉足了多少危害。

神(形而上者)下凡为俗物,一路涉害,逐渐被苦难淬炼成有形实体。涉害越多,越现实,越激烈,便可能是主要矛盾。

倘若受克次数还是相同,那就用“孟仲季准则”,看这些课的下神是孟(寅申巳亥)?是仲(子午卯酉)?是季(辰戌丑未)?优先孟,其次仲,最弱季。依此发用。

若这也相同,即祭出杀招——以日干、日支定初传——


  • 阳日以第一课之上神(日干上神)为初传;
  • 阴日以第三课之上神(日支上神)为初传。


中末递取。

贼摄、比用、涉害,统称“近克机制”。

 

 

...

荀注:

前文四种,或近克或遥克,前提皆是克。若无克又如何?

既无近克,又无遥克,即演绎“昴星”机制。

克,本义为凿击硬物,是拿更硬之锐器去撞击相对脆弱之物,刀劈斧砍、白刃疾斗,伴随清亮声音和四溅火花。所以才引申为主宰或征服。在术数眼中,克是杀机,至惊至危,难以逃避。在我看来,正是是为了面对克、把握克、战胜克,六壬才得以诞生。它名如春水,实沥剑光。其系统与剑术无异,种种逻辑无非是告诉卜者——杀招何处来。看似磅礴浩渺,实则与生活一致,处处皆杀,步步成险。人的每一刹那,只是在杀着昨日,或克制假想敌。

既无实质的克,就要找替代。前文已述,克之性质,硬且清且亮,锐利而肃杀,惊危又与征服有关。以此性质去寻相似之象,先辈找到了“金”,泛指一切金石、兵器、工具。也找到了“秋”,除了清亮、萧肃之感外,也许还受到秋后战争的农耕习惯影响,是杀机之始。

金、秋、杀,于是融贯一体,在术数中,它们等同,凡与金有关者,皆有杀伐、危险之义。由于重视天文观星,先辈在秋季给一个星宿赋义——昴宿。它是酉(金牛座)上的星团,酉是金极旺之地,亦是中秋八月。更巧合的是,昴宿为雾状,如发光水雾,天空清朗时(秋夜),便可看到幽烁之光。我国古文献中,昴宿有聚集、旌旗之义,恐怕由季节性的整军备战而来。在西方占星术中,昴宿亦凶。

于是,称为“昴星”。无克寻昴,成为公理。

像此类无法以克为准则的机制,还要参酌当日的干支,因为日作为时间范畴,不长不短,既是刹那与永恒的桥梁,又是测定时机的风标。日干之阴阳性尤为敏感,常作划分群类的依据——


  • 无近无遥,日干为阳,酉(昴星所在)之上神发用,中传为辰上(日支上神)、末传为日上(日干上神)。
  • 无近无遥,日干为阴,酉(昴星所在)之下神发用,中传为日上(日干上神)、末传为辰上(日支上神)。


为何不中末递取?

中末能够递取,乃是基于克之有力。第一推动力必须足够强,万物方可自然延伸。否则便寻求他法,一般以日干、日支为准绳。

...

荀注:

无近克,一课与三课相同,即演绎“八专”机制。

别责是残缺一课,八专是残缺两课。

因为一课递取二课,三课递取四课,递取法相同,所以一旦一课与三课相同,二课与四课必定相同。同时出现两组完全相同的课,每一组残缺一课,总共就残缺两课。

其根源为,日支恰好是日干的寄宿之宫,导致内(日支)外(日干)一体化。这有很多意义,比如男女交合、内外私通、扁平管理等,皆为媾和失序之象。颇有比翼双飞之貌,它也道出此中真相——所谓爱情,无非是两处残缺、一温肉体。

与别责类似,依准日干、日支,求其发用——

阳日,一课上神(阳中之阳)顺数三位,取为发用。日干上神为中末。

阴日,四课上神(阴中之阴)逆数三位,取为发用。日干上神为中末。

此机制稍显魔幻,诸君或有如下疑问


  • 为何阴日是四课(而非日支)?
  • 为何数三位(而非寻找三合)?


前者是由于内外皆缺,日干、日支皆不足恃,只能放弃时机,转用彻底的阴阳。至于后者,数三位也是合,只是并非三合,而是占星术中的六合(六十度相位),这种合虽力量更小、但联结更紧,有理由认为,先辈有鉴于此,让更残缺的八专发用更紧密的六合,所谓远水不解近渴,虽然一寸短一寸险,但短匕易用,更宜急卫。

...

荀注:

月将与占时相同,即演绎“伏吟”机制。

天地两盘的融合,借由“月将加时”完成。

一旦月将和占时相同,月将加时,就变为自己覆盖自己,所有十二神皆随之自覆。天地本该参差,诸神交互,错落之间才会迸发生机、杀机与可能性。如今神皆自覆,如对镜自恋,亦或卧床病患,可堪何用?此现象,可称“天地自闭”,古称伏吟。

六壬的步骤是——天地合盘衍生四课,四课衍生三传。贼摄、比用、涉害、遥克、昴星,是在课中论克;别责、八专是课体本身残缺;伏吟、反吟(后文)则是盘体的特殊。克、课体、盘体,为回溯。盘体的特殊,最为根本。

正是因此,伏吟含摄了课体与克,所以有克或无克、课体是否残缺,皆为伏吟。


  • 有近克,伏吟,则依近克机制发用。
  • 无近克,阳日伏吟,则日干上神发用。
  • 无近克,阴日伏吟,则日支上神发用。


而中末的取法,上述三者皆同——

初传所刑之神,为中传;中传所刑之神,为末传。(但若初传自刑,就转而取日支上神为中传;若中传自刑,就取中传所冲之神为末传。)

...

荀注:

月将与占时相冲,即演绎“反吟”机制。

类似伏吟,反吟盘式是神皆互冲,动无止息,张力极大。可称“天地动乱”。


  • 有近克,则依近克机制发用,中末递取。
  • 无近克,则以日支的驿马发用,初传所冲为中传,中传所刑为末传。


反吟无克则寻马,是以“动”代克。马为术数之动,盘式亦好动,顺水推舟而已。

...